在没有拜忏之前,到你道场室中,你先在这屋子里绕着念,就念地藏王菩萨,或者念南无地藏王菩萨。为了减少,你就把“南无”去掉,就念地藏王菩萨也可以...
【经文】云何当得不离奉见诸佛世尊。听闻正法。乃至梦中故。【慈法法师开示】这是般舟行法的一个特别、特定的要求——欲使大家见佛闻法,不是见一佛二...
“观身不净”是佛陀初转法轮时讲述的法门。不净观有多种,其中一种称作“白骨观”。这种观的逐步形成,对不善调节者而言有一定的危险性,而在完全可以...
成佛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,为什么成佛要经历这么久呢因为有退转。就拿现在的众生来讲,在修学路上,往往会遇到两方面的问题让我们退转。一个是诱惑。...
燃点佛灯.照亮心灯──光明与智慧的启发元宵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,俗语谓「一年明月打头圆」,故称「元夕」、「元夜」;元宵典型的节俗是灯会,因...
练习前的小叮咛1. 上班族在面对每日忙碌的工作时,虽然知道身心要放松,却很难真正清楚什么是放松。因此,特别设计“放松禅”,让大家在阅读本书前...
一切善行之根本──精进波罗蜜(一)好逸恶劳或懈怠,可以说是人的通病。由于贪图安逸,往往导致心神散漫,做事就不容易成功;因为恶劳,所以急功近利...
佛教与企业管理──六和精神.以人为本因缘殊胜,二零一二年初,由中国佛教协会、香港佛教联合会、中华宗教文化交流会联合举办的「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...
以戒为师.三学增上──浅谈戒律的重要性佛法的基本纲领是戒、定、慧三学,而在三学之中,又以戒学为先导,它是五乘共法,也是佛道的基石。持戒不但能...
九品莲花为父母.不退菩萨为伴侣(一)──宽运法师东林念佛堂八关斋戒开示大家欢喜!很高兴看见大家来到东林念佛堂,参加这二十四小时的八关斋戒和精...
“六和”是佛教的管理学据经典记载:两千多年前,佛陀身旁的常随众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之多。如此庞大的僧团,要如何统理才能使其和乐清净,发挥住持正...
佛教的教育精神及教学原理与现代社会教育的反思(上)引言佛教的教法可分为「世间法」与「出世间法」,以世间法为权巧,出世间法为究竟。所以佛教并不...
佛教的慈善理念与社会实践宽运法师佛教的根本精神,可以说,就是“慈悲”。佛典中,“慈”和“悲”是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体现佛教对众生的悲愍,具...
【然而,弥陀何以兆载永劫之间,代乏善之凡夫,勤修愿行盖不忍众生苦,但愿众生乐;对自力无力出离三界之我等凡愚,悲愍哀摄,欲断尽十方每一众生之生...